Search

#半熟倫敦 #EP14 #留學生飲食學
#聯合副刊專欄 #InternationalStu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半熟倫敦 #EP14 #留學生飲食學
#聯合副刊專欄 #InternationalStudentCookingCourse

倫敦居,大不易。在物價昂貴的倫敦生活,一餐外食通常要十鎊起跳,將近新台幣三、四百元,餐餐外食太傷荷包,只好自己煮飯,這是許多留學生的必修課,什麼知識都還沒學到,做飯的技能倒是進步神速。

從小就是外食族的我,在台灣便利的環境下長大,超商走幾步路就有,小吃攤到凌晨也燈火通明。歐洲顯然是另個世界,留學生飲食學自然應運而生。從購買食材開始就是考驗,搬到新環境時,首先會花時間了解周邊超市的分布,一一比價才知道哪家的菜比較新鮮,哪家的肉便宜又不會有怪味,哪家的會員卡折扣商品多,斤斤計較,手機算盤不離身,抑或在時間上抓緊良機,通常傍晚會有當日即期品促銷,那時就是補貨的好時間,不出一個月就會摸索出一套清晰邏輯,買菜的速度也就快上許多。

至於如何料理?起初必定樂趣滿滿,成天閱讀食譜、開發新菜色,不過隨著課業漸趨忙碌,煮飯時間也壓縮不少,通常會邁入一段撞牆期,只要能省時,隨便煮隨便吃,我就曾經吃了一整周的稀飯或吐司夾蛋。然而,這時對於料理的熱情又會再度燃起,因為不方便外食,生活中除了讀書就是做飯,反而能在料理過程中稍稍紓壓──探索食材烹調的過程,撒上多少鹽巴,加入幾滴醬油,一一調配出順口的味道,也感受不同味道相遇的微妙變化。

我開始願意加入自己過往不太喜歡的食材,因為當身為料理者時,就更能意會哪些食材縱使不是主角,一旦少了它卻會使味道單調許多。我也喜歡凝視著食物烹煮時的沸騰滾燙和裊裊炊煙,雖然沒有童話故事中對食物大喊「變好吃吧」的萬用魔法,但溫柔對待食材,耐心花時間烹調也能創造出魔術般的美味。

疫情被迫關在家,其實是挖掘自我潛能的好機會,從基礎的義大利麵做起,有時周末和室友一起烤各樣蛋糕和鬆餅,有時自己挑戰各式各樣想念的食物,例如打拋豬、蔘雞湯、三杯雞、包水餃,或是小吃攤令人心嚮的台式滷味。講出來的都是成功案例,背後更多是失敗,常費時做完料理,嘗了味道後敬謝不敏,也常苦惱為何照食譜做還是難以下嚥,但這或許是自己下廚的樂趣,也是讓內心在紛亂中得以靜下來的方式。

從購買食材到烹煮,最後滿足地吃下它,都是療癒身心的過程,留學生飲食學,沒有什麼高深學問,只有在柴米油鹽之間,學習與食物對話,與自己相處。

網頁版:https://reurl.cc/7rplOd
#MediumWellLondon #13JUNE2021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寫字的人,表演的人。 來自臺灣,現居倫敦。 Writer / Performer Taiwanese based in London.
View all posts